如长时间无法正常打开,请使用新版 Edge 浏览器、Chrome 浏览器或 Firefox 浏览器并检查网络连接
中国海洋大学“观海听涛”赴安溪调研小组队调研
2018-08-02 作者: 发布人: 王晓鹏 浏览次数: 251
中国海洋大学“观海听涛”赴安溪调研小组队调研
作者:孙璐 来源:观海听涛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02日 点击数:   75
 
  本站讯  7月15日至7月18日期间,中国海洋大学“观海听涛”赴安溪调研小组队前往了铁观音产区福田乡,由“采青”始体验茶叶的初加工过程,实地考察种茶育茶的地理及气候条件;驱车前往华源茶业精加工工厂参观了“烘焙”、“包装”等制茶步骤,学习了基本的品茶技艺,并进一步了解茶叶的产销知识;赴安溪茶学院,同茶学系主任高水练老师面对面交谈,在专业理论层面获取知识,结合体验实践,并针对如何继承和弘扬茶文化展开初步探讨。透过茶的采摘,晒青,晾青,摇青,杀青,揉捻,包揉,烘焙等多道工序,小组成员看到的是凝聚着几代安溪人的智慧与坚韧。
 
  7月14日下午,调研团的八位成员陆续抵达福建安溪县。安顿之后,大家再次梳理了此次调研的主要工作内容和预期效果,并制定出次日的详细策划。
 
  7月15日上午,调研团从茶安溪县城出发,一同前往铁观音重要产地福田乡。经过两个小时的公路和山路,调研团首先来到华源茶业生态茶园基地——集初制茶叶加工厂、管理办公、农家乐、客栈为一体的茶叶庄园。该基地负责人以茶迎客,调查团成员与负责人围坐,饮茶对话间初步了解了茶园概况,茶叶的生长周期、制作工序,“敲桌表意”、“默声”等饮茶基本礼仪等。负责人表示在接下来的体验之后,在座各位均会对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基地茶农以可口的农家菜盛情款待,稍事休息,调研团简单地休整一番后,于午间日照当头时随茶农赶往采茶地点。茶田如梯,地势凹凸险要,部分“茶梯”边缘部位仅可落单脚。茶农向调研团介绍了基本采茶步骤和要领,随后分配剪刀与茶篓,调研团遵循“一芽两叶或一芽三叶”原则,于烈日下开启“采青”之旅。高温日照,一个小时的简单劳作就已经使得调研团成员流汗不止,并深刻体会到了茶农迎烈日出,随晚霞归之不易。

  茶叶采摘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因调研团于夏季到访,故制茶步骤舍去“晒青”环节,茶农将午时采来的茶叶放入空调房进行“晾茶”。据负责人介绍,“晒青”、“晾青”两大步骤意在蒸发部分水分,促进发酵,消除青草气。通过晒后的进一步晾茶,散去热量,使叶内水分得以均匀分布,降低鲜叶的化学反应速度,使鲜叶更有活力。

  调研团稍作整理后,随负责人到达摇茶间,开始制茶过程中的最为重要的步骤,即“摇青”。圆柱形的竹制摇青机放置于靠墙一侧,中部开箱,箱门为网状,可在“摇青”过程中初步过滤掉破碎枝叶。经询问后,负责人向调研团介绍了“看青摇青”的重要性。现今茶叶制作过程中的“摇青”虽主要为机器操作,但离不开人工的主观观测。经“摇青”互相摩擦、反应后的茶叶初步显现出“绿叶红镶边”的特征,且茶的品质已有了初步的定位。茶农们在漫长的生产历史中,通过点滴积累创造了这一系列饱含科学依据的劳作工序,赋予了茶叶“二次新生”的机遇。“摇青”后的茶叶再次放入晾青架中,静待次日到来。

  落日前,调研团部分成员携相机再次登山考察福田乡地理与气候状况。巧遇开阔地观赏落日余晖,天色渐暗,安溪县仍保持着“她”静谧与安详的一面。生长于此处的铁观音,必有其高洁的“观音韵”。来到安溪县的第一天,调研团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安溪人淳朴好客的一面。
 
    16日一早,调研团继续参与“摇青”后的制茶工序。高温“杀青”意在固定“摇青”后的茶叶品质。五六分钟间仿佛凤凰涅槃,掷地有声,茶农信守杀红、杀透、杀匀的原则,同茶叶共颂文化赞歌。机器高速高温翻转,茶农以手试温。调研团几位成员纷纷大胆尝试,将手伸入翻炒机内亲身感受,细细体会。炒后将进行“揉捻”、“包揉”,随着科技及技艺的进步,原人工操作的步骤现大多可依靠机器进行。茶农将炒好的茶叶包入特制的茶巾或茶袋中,利用机器进行“揉、压、搓、抓”等动作,使茶条圆结、紧实,外形颗粒紧结重实。新颖的制茶机器令调研团成员倍感惊奇,在观看与询问认真地记录,感悟。

  调研团离开庄园基地前简单采访了负责人陈先生关于产销、宣传等方面的内容,解答了这几天来的部分疑问。据陈先生介绍,工作室的建设源于福建茶娱饭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合作邀约,该公司尝试于茶园基地发展民宿、植被覆盖、茶园认领种植等服务,并设置智能农业监控系统,同时尝试线下实体创客空间及线上虚拟创客空间。茶叶的生产种植与宣传推广应密切结合,多种尝试仍在进行。

  负责人陈先生取来“杀青”后茶叶进行冲泡,邀调研团品尝亲自摘取的茶叶之滋味。新摘的夏茶虽不如成品铁观音醇甜,但进嘴后透出的绿植嫩香的确令人神怡。伴着鲜茶余香,调研团返回安溪县城稍作休整。

  17日上午,负责人陈先生陪同调研团来到华源茶业精加工公司,体验“除杂”、“烘焙”及茶叶成品包装等剩余步骤。经过先前几步骤,调研团所采的茶叶已呈干瘪状。四架排开,调研团成员于工作室内开始“除杂”工作。挑叶捡枝,团队成员专注间不觉已近午时十二点。为稳定茶叶品质,“除杂”步骤一般为人工操作,机器的粗糙加工难以保持茶叶的纯洁性。

  下午,调研团返回精加工公司。两位负责人排开布阵,将六碗铁观音匿名排序,三闻三品。调研团按序品茶后于纸上写下自己对于茶品质的判断,按号排序,最终由负责人揭晓答案,并告之茶叶的品质及售价。品茶绝非易事,唯有长年的亲身体验与接触才可分秒间判定茶叶的详在品质。部分茶叶为提升品质,满足品茶的市场需求,需进行“烘焙”。为比较烘焙前后茶叶的异同,负责人特意冲泡了烘焙后的茶叶供调研团品赏。烘焙后的茶叶较未烘焙之茶叶略为浓醇,味道也添了几分熟意,汤色渐深。参观“烘焙”时,调研团被临间的自动包装机的精密运作所吸引。量茶,撑袋,倾茶,抽空。不间断的机器包装效率极高,与人工配合大大增加了成品产量。稍作采访和记录后,调研团向负责人致谢,乘车返回住处。

  18日下午,调研团按时抵达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入园步行,调研团顺利与茶学系主任高水练会面。同样,以茶迎客。高老师邀请调研团品茶,后带领成员进入会议室开始进一步的沟通与交流。高老师向调研团介绍了学院专业信息、学院状况、茶业市场、宣传途径等内容,并浅谈了自己对于“茶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成员们在座谈过程中积极发问,珍惜会面机会解答心中关于茶业产业化与文化传承间的冲突、机械化与手工技艺的矛盾、产业人力市场需求等疑惑。对话逐渐升华到本次调研的最终目的之上,即如何弘扬传统茶文化,以及如何采取积极的措施再度打响“安溪铁观音”之品牌号角。就茶叶推广方面,高老师强调,打响安溪铁观音首先要注意“抓住一点”、“简单化”,突出推广的体验性,“改变他们的消费习惯,才是重点”。调研团成员结合海内外优秀品牌文化的发展战略及历程,基于安溪铁观音现状提出初步建议,珍惜机会,寻求专业性帮助。

  稍有遗憾,由于时间难以协调,调研团无缘随高老师一同参观茶艺表演。调研团与高老师行至茶学院正门口,举旗合影,并向高老师致谢。离开茶学院后,在当地成员的带领下,调研团来到最后一处调研点,该地位于安溪县高处,视野开阔,可将安溪县概貌一览眼底。环顾山下四方,山峦叠起,流云行期间。调研团亲身体验了茶中含“禅”的意境,对于茶的感情渐趋浓厚。

  为期四天的调研到此暂时告一段落,在这期间调研团前往了铁观音产区福田乡,由“采青”始体验茶叶的初加工过程,实地考察种茶育茶的地理及气候条件;驱车前往华源茶业精加工工厂参观了“烘焙”、“包装”等制茶步骤,学习了基本的品茶技艺,并进一步了解茶叶的产销知识;赴安溪茶学院,同茶学系主任高水练老师面对面交谈,在专业理论层面获取知识,结合体验实践,并针对如何继承和弘扬茶文化展开初步探讨。调研全过程较为顺利,小组成员收获良多。
 
通讯员:孙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