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一捧绿 践行求真知
发布时间:
2011-06-16
文章作者:
发布人:
系统管理员
浏览次数:

     今年春天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星巴克公司共同推出“星巴克大学生环保践行者项目”,由美国星巴克咖啡公司通过在赠与亚洲设立的星巴克教育基金提供捐赠资金,由赠与亚洲进行捐赠管理,资助在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新颖的创意或预期效果显著的大学生项目,在大学生群体中宣扬环保意识,引起全社会对于环境保护领域的关注。

我校的各个团队在项目申请成功后,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实践中。以下是各团队的首阶段回馈报告。

青岛市石材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相应防治措施

 

2011.4.21

伴随着室内准备工作,我们同时开始了室外的实地踏勘工作。今天我们首先踏勘了学校附近的几个疑似采石场,并就近观察到几个大型的混凝土加工有限公司和一些石材加工厂。我们将不是采石场的地点进行了排除,将采石场进行了拍照。以便我们作为重点踏勘区域进行研究。

2011.4.30

牟家村采石场是我们进行重点踏勘的第一个采石场,该采石场位于我们学校附近。和我们学校隔河相望。牟家采石场目前仍处于作业阶段,作业范围广阔,山地开挖严重,占地面积巨大,占地二十万多平方米。开采遗留的废渣垃圾堆放混乱,开采面绵延数里,山有多高,开采面就有多高!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踏勘实地以花岗斑岩为主,花岗斑岩质地坚硬,抗风化能力强,表层风化程度弱,土层厚度只有30~~40cm,植被覆盖稀少,覆盖率大致在30%~~50%,明显低于崂山区的平均植被覆盖率62.6%。由于石材开采,开采面的植被覆盖率降为零,整个断面裸露在外。开采断面陡立,断面倾角大致60~~80度,有的近于直立。有的开采面地段,岩石破碎严重,覆于断面之上,极易发生滑坡和水土流失。大风一起尘土飞扬。在采石场对面有一条小河,目前,小河基本被於死,水流不畅,河水滞留,臭气熏天!

2011.5.1

学校西门附近,锦园菜馆背后存在一个巨大的采石场,依附于该采石场,有一家大型的石料公司――康太源商砼(砼:混凝土),每天,重型卡车和混凝土运输车都忙忙碌碌,穿梭在工厂――工地之间。该采石场现在仍旧处于作业阶段,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该采石场附近还有一处采石场,两处采石场相距很近。

踏勘实地以花岗斑岩为主,花岗斑岩质地坚硬,抗风化能力强,该地表层风化程度更弱,土层厚度只有30cm,植被覆盖更加稀少,部分地段岩石裸露,覆盖率大致在30%。石材开采,开采面的植被覆盖率降为零,整个断面裸露在外。开采断面陡立,断面倾角大致70~~80度,有的近于直立。甚至有的地段断面大于90度,山顶突兀,非常危险。有的开采面地段,岩石破碎严重,覆于断面之上,极易发生滑坡和水土流失。

在该采石场附近有一个地质环境治理公司――山东地矿工程集团,可见采石场比较注重环境治理工作。

2011.5.15

今天,我们又开始了实地勘察,目的地是石门水库,在该地点存在约十个采石场,大小不一,密集存在。在该地,我们选择了一个地点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对植被的覆盖率,边坡的倾角,及采石场表层土壤的覆盖情况进行了记录。石门水库及周边地区的山体的岩性为花岗岩,与前几次勘察的地点的岩性不一样,该处的花岗岩致密坚硬,节理较少,适合大块产出。勘察采石场目前已经处于尾业阶段,采石场已经废弃,无人管理,开采面裸露,无植被生长,实地踏勘得知废弃时间已经很长,开采前的植被覆盖率较小,大约在30%~50%。开采后植被已经严重破坏,基本无植被生长。开采面高度最高30米,整个山坡几乎垂直,倾角大约在90度,部分地区甚至更大,达120度。由于该处的石头适合大块产出,因此对于小型的石料及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石碴则堆放在采石场附近,没有进行处理,堆放山坡上的废渣疏松,且没有保护措施,一旦遇到大到暴雨很可能会发生水土流失,甚至是小型的泥石流。对附近的村民造成人身和财产危害。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科技协会与青岛第十期中学观鸟周系列活动之亲近自然 叩问生命

 

 423日下午,由海洋生命学院(以下简称生命)科技协会主办的鸟类知识竞赛在鱼山校区新教学楼精彩上演。生命团总支副书记于晴、学生会主席徐一�,医药学院学生会秘书长肖菲,水产学院学生会副主席胡蝶,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主席战旗应邀到场。经过一番激烈角逐,四号代表队勇夺桂冠。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比赛正式开始。第一环节“行云流水”为十道必答题。诸位选手显然有备而来,作答迅速准确。一号代表队仅错一题的骄人成绩已让全场惊呼,二号、四号代表队更是一题未错,实力不容小觑。第二环节名为“争分夺秒”却不是比拼抢答速度。它要求各组派出代表在三十秒内用光滑的笔芯夹取尽量多磨光石子,以其数目确定答题机会。二号代表队金一(生物科学类2010级一班)沉着冷静,获得七个题目回答权。

 

    嘉宾答题后,比赛继续。“长缨在手”将题目依难度分为AB两种。第一轮为本队自选。一号及二号代表队稳中求胜选择分数较低A类题,三号、四号代表队大胆突破选取B类亦全部答对。第二轮中相邻队伍互相选题,各组考虑不同选择不一。二号代表队选择A类题,谨慎小心步步为营;四号代表队则甘冒风险将B类题赠与对手,力图一举奠定胜局。三轮过后,各队分数虽有差距但仍相互紧咬,风险题成为最后一役。选手们均不肯放弃这一机会,纷纷选择作答并无一错误。

 

最终,经过“绝处逢生”加时赛,四号代表队夺得冠军,比赛圆满结束。

 

【青岛沿海海水质量调查分析与社会环保宣传活动之

胸怀一捧绿,沿海一抹蓝

 

《青岛沿海海水质量调查分析与社会环保宣传活动》调查小组,作为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推荐单位,在申得《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星巴克大学生环保践行者》项目后,已于20115月正式开始调查活动。

该调查团队旨在应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技能,在学院教师的指导下,应用学院配备的仪器试剂及在实践工作中积累的社会实践经验,对沿海一线海水进行质量分析,并通过社区宣讲的形式将调查结果带入社区,使社区居民关注青岛沿海海水现状,提高环保意识,实现项目的意义和价值。

为对沿海一线海水水质进行初步调查,小组于51521日,分别在青岛市沿海一线的石老人、麦岛、五四广场、八大关、栈桥、团岛等游客和居民聚集区进行了水样采集工作。全组同学身穿白底蓝字战衫,肩披队旗参与活动。“觉得坐在书桌前畅想的调查场景和实地体验调查过程差别挺大的,起码对海水的观感角度变了,以前看海眼中是整片海域,现在则把心思全部投在采样瓶中这一捧水上;作为调查者而非普通游人,穿着战衫心中也有一份自豪感。”负责在栈桥附近海域采集水样的团队成员王惠凡说到。

据了解,小组将对本次水样及下期采集对象――典型的生活污水排污口和工业污水排污口的附近水域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测定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需氧量、硬度、pH、石油烃等海水质量评估所必须的污染物的浓度和数量,并参考国家标准海水水质分析标准,对海水污染进行评价和分级。

绿满校园 感恩自然”――生科协走进大学路小学

 

    为响应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星巴克公司共同推出“星巴克大学生环保践行者项目”,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生物科技协会526日下午230走进大学路小学成功举办开展了绿色环保活动系列之“春满校园,感恩自然”活动第一曲---环保“金点子”创意制作大赛和树叶贴画活动。通过丰富充实的活动,不仅展现出当代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和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的精神,而且培养了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拓展了小学生在环保领域的视野,同时也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为他们将来身体力行环保事业播下启蒙的种子。

活动开始前,生物科技协会的成员们与小朋友们一起拍照,接着活动正式开始。参加活动的是二年级六个班的小朋友,每个班都有两名协会成员对小朋友们进行指导。六个班分成了两部分完成活动,前三个班进行叶脉标本制作的活动,后三个班则进行环保创意金点子的活动。

叶脉标本制作大赛 :同学们在生物科技协会队员的指导下亲手制作精美的叶脉标本,并制成很有意义的压膜贺卡;在枯叶标本贺卡制作活动中,同学们发挥创造力,利用枯叶拼剪得到各种不同的图案。小朋友们兴致勃勃的动手制作,虽然年龄小,但做出来的东西却都很精致,很漂亮,让生科协的成员们都赞叹不已。最后,生科协向每位老师赠送了由生科协成员自己制作的叶脉标本。

环保“金点子”创意大赛 :队员为孩子们讲解低碳生活小窍门并启发孩子们将低碳创意贯穿到点滴生活。

本次活动目的是为了通过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小朋友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为人类绿色地球村的梦想添砖加瓦。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利用富油微藻处理市政二级出水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星巴克大学生环保践行者项目立项以来,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环科院)环境工程2008级刘洋洋为负责人的团队――利用富油微藻处理市政二级出水的探索与实践团队,在环科院赵阳国副教授的指导下,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团队成员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按照指导手册上的要求认真探究。据了解,该团队在团岛污水处理厂采集水样并进行检测,目前已经将相关技术指标测试完毕,指标如下:总氮25.94mg/L,总磷:17.74mg/L,氨氮11.66mg/LCODcr32mg/L。现在正在用取得的水样培养微藻,微藻长势良好,微藻培养适当时间后,将重新测定的污水的以上指标,以检测微藻对污水中氮和磷的去除能力。由于本项目研究性较强,各队员在探索中积极请教指导老师,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加强团队合作,并纷纷表示有信心和能力按时完成本项目,达到预期目标,为环保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环保筷子膜】

 

 

 近日,小组队员王峰和张文杰乘382路车前往乐天玛特超市购置PMP保鲜膜两卷以及试验用筷40双,返校后,小组负责人王峰同学召集小组全体队员在4506教室召开“环保筷子膜”活动启动会,会上,大家讨论通过了活动具体实施方案以及各个成员的工作分工。

425号上午,小组全体成员分2队分别乘113路车(王峰、张坤)、125路车(张文杰、曾繁强)前往李村商业区以及台东商业区找寻队服、队旗制作商。晚上回来后,大家在3608教室交流讨论各自找寻制作商的情况,但是,这一天的行动让我们得知小组的队服在青岛本市是制作不了的。最终,我们通过网购的渠道成功定制队服4套,队服运用了当下流行的凡客体形式,正面的图案为小组成员的个人简要介绍,背面加盖了星巴克图标,由王峰同学设计制作完成。

427号、28号俩天,小组成员集体约定晚6:00集体在3608教室商讨制作环保筷子事宜,会上,小组成员广泛交流了自己的想法、意见,并初步制作试验用筷(样筷)10双。

 

经过小组成员的积极筹备和精心准备,我们带着用筷子膜包好的筷子于527晚上8:00来到中国海洋大学北门旁边的昕宇火锅开始我们的环保筷子膜试验活动。这次试验活动,我们有三个目的:一、试验筷子的实用性,即是否影响正常饮食;二、测试筷子的耐高温程度,看其在火锅沸腾的汤中是否会发生变化;三、测试就餐过后的筷子膜是否有破损,撕去筷子膜后的筷子有没有受到污染。

    8:15试吃正式开始,小组成员每人手执一双用环保筷子膜包好的筷子体验手感,我们都觉着与不包膜的筷子没有太大差异。接着,我们将筷子放入沸腾的汤中停留了3分钟,拿出筷子后,筷子膜仍旧完好无损,没有任何变化。接下来,我们用筷子分别夹取不同的食物,试验它的便捷程度,大家都没有不适的感觉并且也没有影响到口感。在整个试吃过程,我们不断观察筷子膜的状况,发现它的确在低于180摄氏度的高温下是不会发生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试吃结束后,我们将用过的筷子放在一起,发现筷子膜包得太薄的地方会由于就餐时的摩擦等出现破损,所以在以后包筷子膜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力求包的均匀并且至少应包两层,以确保其在使用时不会破损。

    以上就是我们进行的试吃活动,期间我们得到了餐厅有关人员的大力协助,并且将整个过程都进行了拍照记录,这次试验活动将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通风量变化对消化污泥与玉米秸秆强制通风堆肥影响的研究

堆肥团队参观污水处理厂】

 

2011520,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星巴克大学生环保践行者污泥堆肥小组在环科院老师带领下参观了青岛市麦岛污水处理厂。

首先,污水处理厂负责人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污水处理的各项流程及所用设备,并带领大家依次参观了格栅间、提升泵房、曝气沉砂除油池、曝气生物滤池等设施,详细介绍了麦岛污水处理厂关于污泥处理和沼气发电方面的知识,大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积极提问。

参观结束,污泥堆肥小组成员王步英说:“这次参观让我很好的了解了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的相关过程,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将会更加注意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蓝色营之走进凌秀园社区宣传海洋环保知识

 

 你了解大连周边的海洋环境么?带着一些关于大连海洋环境的问题,2011全国大学生蓝色营于59日走进大连海事大学凌秀园社区,进行了大连社区居民海洋保护意识现状调查,并以贴海报和宣讲的形式进行海洋环保知识普及。傍晚,营员们来到海滩,将调查问卷和海洋环保知识带到海边游客和当地居民当中。

城市社区入户调查在环保活动中属于困难较大的一类,不仅会遇到诸多室内无人的情况,被拒绝地次数也比在渔村高一倍。但营员们面对种种困难仍然坚持调查,通过细心的讲解,礼貌的询问,也获得了一些意外收获。凌秀园社区百分之八十的居民为大连海事大学退休教职工,一些老人也很乐意向这群大学生倾诉身边遇到的环境问题,比如一位化学系退休老师描述了由于水资源问题导致很多老人患癌症的事例。但围绕海洋环境的主题,营员们还是着重进行了海洋环境环保意识的调查,通过调查显示,大部分凌秀园居民并不了解大连海洋环境的具体情况,并且就海洋环境开发方式上观点不一。

傍晚在沙滩的海报宣传中,除了外来游客,营员们也遇到了不少大连海事大学退休教职工。一位老教师非常支持此次活动,不仅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还拍着一位营员的肩膀鼓励蓝色营倍加努力。营员们倍受鼓舞,在响亮的口号声中,此次活动顺利结束。

 

 

【大沽河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对污染物净化能力的研究】

 

取样调查